天美平台

天美平台網站xml地圖

欄目列表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管理機構>>教務處>>教務新聞>>文章內容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現實意義、實踐方略和效驗表征
 
發布時間:2020-12-21   點擊:34956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在深入分析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現實意義的前提下,從內涵發展、品牌培育、人才培養、服務貢獻等維度明確了實踐方略;從體系完備性、製度健全性、標準完善性、條件充足性、評價科學性等方面提出了效驗表征,對推動職業教育戰線落實《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一、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現實意義

(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擺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指出發展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並針對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辦學方向、辦學格局、育人機製、價值追求、輿論導向等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從現實意義看,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社會聯系最緊密,既是教育、也是經濟、更是民生。在我國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構建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振興實體經濟,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打造我國未來發展新優勢意義重大。

(二)落細落小職教20條的重要載體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是中國職業教育的製度創新,也是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邏輯起點。職教20條印發後,國家密集出臺“雙高計劃”、產教融合型企業、職教集團、教師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教育部會同山東、甘肅、江西、江蘇等省份陸續啟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職業教育大改革大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如何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階段,定好總目標、踢好“頭三腳”、謀好新長效,成為職業教育戰線面臨的首要問題。在這個關鍵節點,國家啟動實施《行動計劃》,將其作為落實職教20條和謀劃“十四五”發展的橋梁和載體,對各項改革任務進行再分解、再部署,引導職業教育戰線從“怎麽看”轉向“怎麽幹”,向改革的“最後一公裏”要效益。

(三)應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實挑戰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城鎮化、國際化進程加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著生源多樣化、教育信息化、辦學國際化等諸多現實挑戰。從國內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並且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大眾化階段進入到普及化階段,特別是2019年高職百萬擴招實施以來,職業學校生源類型進一步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如何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訴求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定製化、多樣化教育服務,成為現階段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內部挑戰。從國際看,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格局的轉變正加速我國優質產能“走出去”,伴隨產業變遷與轉移進程,職業教育必須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為中國企業海外生產經營培養符合其用人標準的本土化人才。職業教育如何融入世界職教話語體系,梳理“中國經驗”,製定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形成“中國方案”,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國職教品牌,是全球化發展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外部挑戰。

二、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實踐方略

    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是新時代我國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進入新發展階段,這一矛盾將進一步突顯。辦好公平有質量、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基點是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戰略定位,路徑是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目標是通過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為經濟社會增值賦能。

(一)提質:提高職業教育發展質量

    所謂提質,至少要從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治理水平三方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結構質量的核心是完善體系建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是推進“三教”改革,治理質量的核心是構建多元參與的質量治理格局。

1.提高結構質量

    結構包含了組成整體的層次、比例以及組合關系,具體到職業教育,其結構質量就是看體系縱向層次、橫向比例以及與不同教育間的相互關系,能否支撐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在縱向層次建設上,要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高質量發展專科高職教育、穩步推進本科職業教育試點,推動形成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功能定位準確的職業學校體系。在橫向比例上,應將職普比放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來謀劃,從政策要求向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過渡,通過辦好公平有質量的職業教育,在質量上與普通教育大體相當;通過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接受職業教育與接受普通教育的機會成本大體相當;通過優化政策環境,使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與普通教育培養的人才社會待遇大體相當。在相互關系上,要加強製度保障,一方面,使各層次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過程貫通銜接,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另一方面,推動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相互融通、協同發展。

2.提高培養質量

    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的根本原因是培養質量不高,具體表現是學生成長收益不高、獲得感不強。推動職業教育質量革命,教師是主力軍,課堂是主陣地。首先,教師雙師雙能是先導。職業學校應以培養“雙師型”教師、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學創新團隊為重點,一方面要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在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優化雙師結構,推動固定崗流動崗相結合、校企互聘兼職的人事管理改革,開啟校企人員流動“旋轉門”。其次,教材建設是基礎。職業學校應適應學生特點創新教材形態,同時強化教材內容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及時將產業行業發展新要求、新標準、新工藝、新方法等引入教材。再次,教法革新是途徑。職業學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適應生源多樣化特點,一要深化學分製改革、實行彈性學製,製訂個性化、多元化培養方案和學業生涯規劃,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教學製度;二要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接職業標準和企業真實崗位工作過程,探索模塊化教學、項目化教學等組織方式,提高教學實效,著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3.提高治理質量

    提升治理能力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質培優的行動保證。治理和管理最大的區別在於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職業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政府、行業、學校、社會都是職業教育的治理主體,提高治理質量,首先要理順利益相關方的權責關系,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學校自治、社會監督的質量治理格局。在政府層面,應強化宏觀管理,完善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考核機製,推進辦學體製改革和育人機製改革,建立健全辦學質量考核結果運用的長效機製。在行業層面,應建好用好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升行業舉辦和指導職業教育的能力。在學校層面,應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校內規章製度體系,健全職業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深入推進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製度建設,切實發揮學校質量保證主體作用,將內涵、特色、高質量內化為一種行動自覺。在社會層面,應健全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參與的學業考核評價體系,發揮專家組織和第三方社會機構在質量評價中的作用,完善職業教育質量年報發布製度。

(二)培優:培育職業教育特色品牌

    所謂培優,就是要打造一批職業教育發展的樣板和品牌,著力提高職業教育辨識度、認可度和吸引力。

1.以高地為載體,打造職業教育區域品牌

    發展職業教育的主責在地方,進一步落實地方主體責任,是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關鍵。在國家財稅體製改革,特別是撥款方式變化的背景下,《行動計劃》提出實施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行動,按照東部提質培優、中部提質擴容、西部擴容提質的思路,開展整省試點和城市試點。整省試點側重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體製機製改革,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模式。城市試點側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職業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通過高地建設,調動和保護省、市、校三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改革同向同行、信號不減,各地因地製宜、比學趕超的工作格局。

2.以學校為載體,打造職業教育學校品牌

    學校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最基本單元,學校辦學質量直接決定了職業教育質量。近年來,我國先後實施示範(骨幹)校、優質校、“雙高計劃”等項目,建成了一批國內一流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總結出扶優扶強、示範引領的成功經驗。《行動計劃》延續以往做法,在學校和專業建設方面,全面改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遴選一批優質中職學校和優質專業,增強中職教育吸引力,推動落實職普比大體相當,為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提供多樣化選擇;紮實推進國家“雙高計劃”,遴選一批省域高水平高職學校,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技術技能創新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3.以國際化辦學為平臺,打造中國職教國際品牌

    紮根中國、融通中外是教育對外開放的根本遵循。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需要擴大職業教育對外開放,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再提升,加快培養國際產能合作急需人才。一方面,要以“魯班工坊”建設為載體,推動職業教育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探索“中文+職業技能”的國際化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師生互相交流、研修等合作項目,引進融合輸出符合本土化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資源,共享中國職業教育模式,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

(三)增值:夯實人人出彩的發展基礎

    所謂增值,就是要增加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成才價值。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處理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另一方面,要樹立面向人人的職業教育觀,適應生源多元化和差異化,實現人人出彩,促進社會公平。

1.以“三全育人”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要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特點、行為習慣、思維模式等,建立區別於普通教育、體現職教特色的育人體系,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實現這一目標,既要做優資源,以優質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強力支撐;也要做活形式,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還要做強隊伍,精心培養和組織一支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隊伍,並引導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進課堂、做到個人。與此同時,還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評價機製和激勵機製,強化參與主體之間的溝通聯系,形成學校、家庭、企業德育教育閉環,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以職教考試招生製度為紐帶,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

    考試招生製度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的關鍵一環,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推進改革首先要明確目標和方向,一方面通過考試招生製度牽引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穩住中職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培養質量,也就穩住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底盤;另一方面通過考試鞏固高職教育基礎,從入口解決職業教育類型不突出、吸引力不強、質量不高的問題。在考試內容上,要處理好考什麽的問題,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發揮好考試招生製度對教與學的引導作用。在考試組織上,要處理好怎麽考的問題,加強省級統籌,嚴格規範考試的標準、內容和程序,要實施好職業技能考試的環節,按照專業大類統一製定職業適應性測試標準、規定測試方式,提高職業教育考試招生的公平性和信譽度。

(四)賦能: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貢獻率

    所謂賦能,就是要通過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和技術技能積累,發揮職業教育在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中的獨特功能和價值。

1.以服務為重點,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服務決定地位,有為才能有位,只有真正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發展上來,實現職業教育供給與產業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職業教育才能被認可。首先,要立足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持續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職業學校和專業布局,推動職業教育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同頻共振、有效銜接,不斷提高職業教育供給水平。其次,要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在核心技術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支柱產業發展中發揮支撐作用、在中小微企業成長中發揮引領作用”為願景,打造一流的產教融合平臺、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技術技能平臺,推動核心技術產品轉化。再次,推進產教融合發展、校企協同育人,創新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載體,全面推行中國特色現代學徒製,完善投入與利益協調製度,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

2.以育訓並舉為抓手,服務全民終身學習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終身教育,要樹立大職業教育觀,推動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協調發展,支持先學習再就業、先就業再學習、邊就業邊學習。首先,充分發揮職業學校育訓並舉職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廣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高素質農民等人群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培訓,大力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其次,要完善繼續教育的服務資源和服務機製,促使職業教育從學歷教育逐步轉向學歷教育、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並舉,主動向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拓展,積極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效驗表征

    政策生命力在於執行,執行水平主要看成效。如何感知和衡量執行的成效?《行動計劃》提出“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備、製度更加健全、標準更加完善、條件更加充足、評價更加科學”,既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總體目標,也是檢驗《行動計劃》執行成效的效驗表征。

(一)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教體系更加完備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長期處於“點題”到“破題”的進程中,結構不清晰、層次不完整的問題長期存在。隨著職教20條的出臺和實施,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重要製度與模式呼之欲出。因此,能否構建起支撐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是《行動計劃》執行成效的基本線。檢驗這一成效,至少應有兩條標線,一是縱向形成相對完備的職業教育學校體系,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雙軌”運行,中等職業教育、專科職業教育、本科職業教育自下而上無縫銜接,技術技能人才學業提升、職業晉升、社會地位上升的通道暢通;二是橫向打破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之間的壁壘,實現不同教育間的橫向融通,學業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等不同學習成果間能夠相互認定、積累與轉換。

(二)充滿活力、相互支撐的法律製度更加健全

    製度是社會系統的基本架構,具有促進經濟效率和實現資源分配的作用。從這個角度看,更完善、更具活力的製度體系是檢驗《行動計劃》效度的重要內容。在法律法規方面,國家形成以《職業教育法》為統領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和落實監督機製,各地結合實際製定或修訂地方性法規,職業教育的法製化水平大幅提高。在製度層面,促進體系有效運行的支撐條件和製度保障基本完善,推動職業教育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

(三)程序規範、動態更新的標準化建設機製更加完善

    標準化建設是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是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顯性表征,包括標準建設的統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模塊化等。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標準化建設工作仍有空白點,加快完善標準體系和落實機製仍是《行動計劃》執行期的工作重點。在機製上,職業教育標準製定、實施、監督機製基本健全,國家、地方、行業層面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銜接有序,職業教育標準化水平整體提高。在建設上,標準製定程序規範,行業組織、領軍企業積極參與,形成標準動態更新機製,標準質量不斷提升。在標準執行上,各地結合實際出臺高於國家層面標準的地方標準,職業學校執行標準的意識普遍增強,標準先行、質量為先成為職業教育治理共識。

(四)投入多元、保障有力的辦學條件更加充足

    辦學投入和辦學條件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物質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辦學基本條件不達標,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就無從談起。一方面,要形成符合職業教育特點,政府投入為主、多元多方支持的職業教育經費籌措機製,實現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實現職業教育生均撥款製度提標擴面,形成與辦學規模、培養成本、辦學質量相適應的財政投入製度;另一方面,要經過不斷努力,實現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基本達標、管理水平總體規範、培養質量整體提高,加快補齊高職擴招稀釋的職業教育資源,持續推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

(五)多元參與、導向明確的質量評價更加科學

    評價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指揮棒,也是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的“最硬一仗”。受到自身發展階段和外部環境影響製約,我國職業教育評價還存在著過度關註結果質量、強化模仿和趨同、依賴外部問責、依賴政府定量等不足。科學審視職業教育評價體系,一方面評價主體呈現多元化,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社會等多方參與的質量監管評價機製基本形成;另一方面評價內容呈現特色化,德技並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學生獲取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成為職業學校評價的重要內容。

    “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是新時期黨和人民對職業教育的殷切期盼,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職業學校提出的硬核要求。落實好《行動計劃》,離不開國家的頂層設計,更離不開省級政府的統籌推進和學校的主動作為。在推進機製上,構建“國家宏觀管理、省級統籌保障、學校自主實施”工作機製,夯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分工。在組織實施上,加強過程管理,及時通報執行情況,傳遞工作壓力。在結果應用上,加強督查督導,將目標責任完成情況作為督查對象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將各地實施成效作為國家新一輪重大改革試點項目遴選的重要依據。隨著《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將更加完善,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更加凸顯,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辦學活力不斷增強,發展質量持續提高,不斷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機與活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任占營.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現實意義、實踐方略和效驗表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3):5-9.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年第33期

 
附件:

    天美平台 版權所有   蘇ICP備05001225號-1
    天美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嫩江路1號   校辦電話:0519-85132710
    招生咨詢:0519-85195928 / 85132767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