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平台

天美平台網站xml地圖
欄目列表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管理機構>>教務處>>資料下載>>文章內容
蘇教高〔2008〕15號省教育廳關於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09-11-13   點擊:1272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省教育廳關於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建設

的實施意見


蘇教高〔2008〕15號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職業院校: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課程改革與建設是專業改革和建設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為指導我省高職院校推進課程改革與建設,增強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根據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和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高職高專)的要求,現提出如下意見。
  1. 確立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目標。經過改革和建設,力爭達到如下目標:課程理念先進,課程標準明確,課程設計科學,課程體系優化,課程條件優良,課程實施有效,課程質量較高,課程資源共享,國家、省和學校三級精品課程和教材體系基本形成,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2. 明確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思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精品課程建設為抓手,以工學結合為突破口,以工作過程為課程設計基礎,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優化課程結構,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課程標準,規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創新課程開發建設機製,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完善課程評估和管理,加強立體化的教材建設,充實師資和實訓、實習等課程實施條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手段,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全面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3.樹立科學的高職課程觀。各高職院校要開展新一輪教育思想大討論,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基於職業工作過程,以培養職業能力和素質為本位的課程觀,借鑒和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課程理論,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江蘇的實際,推進高職教育課程理論的研究和創新,邊研究邊實踐,以觀念的更新和理論的突破推動課程建設水平的提高。
  4. 突出高職課程特色。課程改革要以工學結合為突破口,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課程開發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和企業專家的主導作用;課程標準要以職業能力標準為依據,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課程體系要以工作體系為基礎,課程結構要以工作結構為邏輯;課程內容要以工作任務為載體,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課程實施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過程,創設真實工作環境,融“教、學、做”為一體;課程評價要以多樣化為特征,兼顧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兼顧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和社會評價。
  5. 創新課程開發模式。各高職院校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創新課程開發理論和開發技術,在工作任務描述、工作結構轉換為課程結構、項目(典型零件、典型產品和典型服務等)設計、知識負載、理論與實踐整合上下功夫,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要註重課程開發主體的多元性,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和企業專家的主導作用,由熟悉職業崗位的專家、第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具有“雙師”素質經歷、掌握新課程開發技術的專業教師來完成,並要經過相應崗位的職業專家認定。
  6.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課程結構指課程之間的組合關系,以及一門課程內部知識的組織方式。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僅要將相關的工作知識提供給學生,而且要將工作知識序化,以優化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形成職業能力。工作結構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之源,課程體系要以工作體系為基礎,以工作結構為邏輯,將工作結構轉化為課程結構,將工作任務轉化為任務引領的課程,建立工作過程為基礎的課程體系。要以工作任務或項目為載體,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實現課程內容綜合化。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優化要正確處理培養學生高素質和高技能型的關系,正確處理培養學生專項操作性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關系,正確處理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的針對性和職業崗位的遷移能力的關系,正確處理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系。
  7.製定規範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主要包括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的目標、課程的內容標準和課程實施的建議等。課程標準要力求科學、規範、可操作性強,對課程內容目標要求表述的行為動詞要明了、確切。要以職業資格標準為依據,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課程標準,規範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8.深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學習為主要形式,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學習等有利於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力求做到理論融於實踐,動腦融於動手,做人融於做事,實現“所學”與“所用”零距離;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項目和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努力把教學過程變為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創新性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要將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納入課程體系並加載教學內容,探索實訓、實習課程教學、指導、考核、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9. 改進課程教學方法、手段。能夠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與實踐;開展體驗性學習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實施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的教學方法,探索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實行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探究式、實踐式等教學方法;有效地使用數字模擬、網絡信息、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使用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等現代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10. 完善課程評價和管理。重視課程評價在課程改革與建設中的作用,將課程評價貫穿課程開發和實施的全過程,是課程改革與建設不可缺少的一環,是不斷優化課程設計,推進課程改革與建設的重要手段。要不斷完善評價手段,針對不同類型的課程建立不同類型課程的評價體系,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法實施課程評價,充分發揮課程評價的檢查功能、反饋功能、激勵功能和在教學活動中的導向功能。課程評價要兼顧內在評價和效果評價。內在評價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編排方式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以及有關的教學文件、教學材料以及師資、實訓條件等進行全面考察。效果評價要對照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測量課程實施前後學生在專業知識、職業能力上發生的變化,對課程的有效性、適用性作出判斷。課程評價要把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各職業院校要積極推行“雙證書”製度,逐步完善學分製的課程管理,要采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現代管理手段。要製訂相應的督導和檢查製度,有計劃、多形式地加強對課程實施情況的檢查和監督,以保證課程教學質量。
  11. 加強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課程改革與建設的主體是教師,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在教師。要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建設;要更新教師的課程觀,提高教師的職業教育課程理論水平;要加強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基於企業工作任務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開發、設計能力,使骨幹教師掌握以職業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技術;要認真實施訪問工程師製度,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赴企業進行研修、頂崗鍛煉,提高教師從事專業技術生產實踐和科技開發活動的能力;要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促進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要優化教師的學歷、職稱、年齡結構,提高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和專業教師中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的比例,形成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教學能力強、教學特色突出、專業技能水平高的課程教學團隊
  12.加強課程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實驗、實訓、實習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高等職業院校要整合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通過校企合作等多種途徑,建設、充實、完善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實踐教學環境要體現先進性、開放性、共享性,並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製,符合課程改革方案的要求,符合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能夠充分滿足所有課程教學要求。
  13. 發揮精品課程的示範輻射作用。精品課程體現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反映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最新成果。各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精品課程建設,以國家和省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加快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形成國家、省和學校的三級精品課程體系。精品課程建設要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方針,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精品課程要以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為設計基礎,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體現工學結合的鮮明特色;精品課程建設既要充分學習借鑒國內外高校已有的經驗和做法,高起點、高要求、高質量,更要體現學校的特色和優勢,反映本校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精品課程要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效果;精品課程要開放共享,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加強在線學習的互動交流、教學測評和學習輔助功能的建設,加快課程資源的數字化,完善網絡平臺的管理功能,優化網絡界面的設計,提高精品課程的網絡的運行質量,提高錄像使用、導航等訪問效果,發揮示範、輻射和引領作用。
  14. 加快立體化教材建設。教材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基本建設任務之一,高質量的教材是培養高質量優秀人才的基本保證。各高職院校要製定教材建設規劃,根據培養模式、培養規格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開發風格各異、形式多樣的教材,體現不同學校、不同教師和不同培養對象的特色和個性;鼓勵各高校協作編寫、共同使用教材;要按照新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開展新一輪教材的建設,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理念先進、結構合理、形態新穎、適合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教材;要善於借鑒、消化、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業教育教材開發建設經驗,可以適當引進一些先進的原版教材;鼓勵開發雙語教學教材;要在課程改革實踐和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將各種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的媒體和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開發包括紙質教材、音像媒體、網絡課件、CAI課件、教學素材庫、電子教案、試題庫及考試系統和多媒體教學軟件立體化教材;努力形成國家、省和學校的三級精品教材體系,並確保精品教材進課堂。
  15. 加快課程網絡教學支持平臺建設。現代化網絡教學支持平臺是以課程為中心,運用以互連網絡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管理與服務的平臺,具有網上教學支持、網上教務管理、網上課程開發工具和網上教學資源管理等多種功能,是推進課程教學現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支撐。各高職院校要通過建設,使網絡教學支持平臺在網絡教學管理方面實現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權限認證等教務管理功能;在網絡教學方面能提供一系列的網絡教學支持工具,如多媒體授課、網上答疑、網上考試、網上作業、交流工具等等;在網絡課件開發工具方面實施模板式課程開發,實現教學資源的管理和共享,提高課程開發的整體水平;在教學資源管理方面能集中管理各種形態的課程資源,包括媒體素材(文本、視頻、音頻、圖形、動畫等)、項目課程、典型案例、技能考核、文獻資料等等。
  16. 加強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組織和領導。各高職院校要把課程改革與建設作為學校教學改革與建設的重中之重,作為學校內涵建設的基礎,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建立激勵機製,為教師開展課程改革與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加強對教師課程開發和建設的培訓,提高教師課程開發建設的整體水平。國家和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在課程改革與建設中要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率先積極開展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理論研究和探索,率先推出一批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的課程改革與建設成果。省高職教育研究會等高職教育研究機構、學術團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強課程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加強協作開發和成果推廣。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

    天美平台 版權所有   蘇ICP備05001225號-1
    天美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嫩江路1號   校辦電話:0519-85132710
    招生咨詢:0519-85195928 / 85132767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