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平台

天美平台網站xml地圖
欄目列表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管理機構>>教務處>>資料下載>>文章內容
馬樹超 範唯: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再認識
 
發布時間:2010-10-19   點擊:19811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

 

馬樹超 範唯: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再認識

 

    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是溫家寶總理在2005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向全國職業教育界發出的總動員。探索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對於提高中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1998年到2007年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10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建設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礎。

首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可度明顯提高。10年來,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接近1100萬人,為各行各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培養了大批具有較高素質的技術應用性勞動者。特別是目前急需的面向基層職業崗位的技能性實務工作者,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其次,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快速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起到了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2007年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招生284萬人。比1998年增長了6倍,在校生達到860萬人。由於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2002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達到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眾化階段的臨界點15%,2007年上升至23%。高等職業教育對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也為進人大眾化階段後的高等教育健康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第三,形成了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豐富了我國高等教育的體系結構。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新類型.2007年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達到1168所。占普通高等學校總數的60%以上。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逐步清晰,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特色逐步凸現,以地方投入為主、行業參與和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基本確立.而且高職院校的區域分布比較協調.除西藏地區以外的各地市已基本上至少有一所高職院校。這些都標誌著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已經形成,豐富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體系結構。

    第四,滿足了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強烈需求。從1989年到1998年的10年間,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增長近乎停滯,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經濟物質條件及其追求能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的迫切需要嚴重脫節。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扭轉了高等教育資源極度短缺的局面,為全社會尤其是廣大適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適應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要。

    第五,“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啟動並取得成果,為建設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2006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啟動“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按照立足未來、重在建設、推動改革、加快發展的建設思路,大大推動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發展尤其是專業建設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強化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首批28所示範建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積累了經驗,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形成了初步成效,積累了經驗,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形成了榜樣的力量,為探索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二、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概念模型

    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使教育真正成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這是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要“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製改革,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製,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這對我們正確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學習領會中央領導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我們提出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介於實體模型和數學模型之間的基本模型。即通過對研究對象系統的分析與抽象使之簡約化。其基本特點在於對實際對象系統的抽象;體現實際對象系統中的要素;反映要素間的關系。建立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概念模型,可以將之用作管理的工具.對高職院校辦學模式、運行機製和教學過程進行改革設計;也可以將之作為測量評價工具,對高職院校教育的模式轉型程度進行定量評價。

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全塹耋型,是在高等學校教育框架下,融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等要素,使這些要素在辦學模式、運行機製和教學過程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並構建起與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規與製度環境,由此提升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質量,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首先.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以高等學校學歷教育框架為基礎,是基於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中國國情的選擇。

    我國基本國情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人口眾多,人們參加高考選拔的意願十分強烈。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不僅適應了人民群眾對於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有利於規模化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必須依據《高等教育法》,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核心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並在進行科研開發和服務社會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其次.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重視融入以下五個要素:

    產業要素。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要重視融入產業要素.主要體現兩方面的內涵。一方面,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區域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不同地區產業布局結構、發展重點和支柱產業不同,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在辦學上堅持為區域產業發展服務,強調地方性的特點;另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產業發展往往會先於行業發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超越現有行業的局限性,緊貼區域性的產業發展.積極為區域先導產業發展服務。

    行業要素。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要重視融入行業要素,也包括兩方面要求。一是在運行機製上加大行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強度;二是在教學過程尤其是教學內容中,註重行業發展的要求,包括行業對產品設計、產品生產過程和產品交換活動的相關標準。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不僅要重視國內行業標準的更新,還要關註國際上行業標準的動向,如最近一些行業製定的“人權標準”、“環保標準”、“反恐標準” 等,應當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得到反映。

    企業要素。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要更多地融入企業要素,強化校企合作,這是世界各國職業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普遍經驗。發達國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兩類.一是企業直接參與職業教育,例如德國的“雙元製”職業教育;另一類是職業院校滲透企業要素,按照企業要求培養人才,例如澳大利亞的TAFE職業教育。在目前我國校企合作製度尚不完善的環境下,高院校要不斷提高整合企業資源的能力,積極吸引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主動將企業要求反映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校園形態上也要努力營造企業的情境和氛圍。這方面,高職院校進行了很多實踐探索,例如按照企業的要求實施“訂單培養”,在企業建立教學實訓基地,吸引企業進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安排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提供實訓崗位,學校為企業提供研發與培訓服務,以及打破傳統的大學校園建設形態、引入企業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等等。

    職業要素。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要更多地融入職業要素,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讓學生畢業後高質量就業。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明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就業導向不僅要體現在就業服務工作上,更要體現在教學過程尤其是教學內容之中,將“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人點,使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能夠體現職業的工作過程特征,體現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改革教學內容,加強“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實踐要素。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要更多地融入實踐要素,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所規定的一個重要方面。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就是在基層崗位和工作現場做實事、幹實務、實踐性很強的實用性人才,也就是專門面向“一線人才”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而這種“一線人才”,不是單單依靠學歷教育在學校裏就能培養出來的,他們必須也只有在生產和工作的實踐中獲得能力、提高能力。高等職業教育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就必須強化實訓、實習、實驗等實踐環節,加強高等職業教育與工作體系、工作過程的關聯度。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必然要強調實踐性,以提高學生適應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縮短從學校教育到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

    三、目標定位與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關鍵

    我國基本國情的又一個特點是經濟相對落後,工業化水平較低,發展不平衡,特別是當前勞動力市場的就業壓力很大。

    10年來,我國普通高校招生人數由108萬左右快速增長到566萬,給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據權威部門分析,今後五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每年為1000萬左右。按照目前我國以製造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及相應的就業結構,新增就業崗位中傳統意義上的“白領”崗位比例約為25%,即每年250萬左右的規模。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使畢業生就業水平得到同步提高,證明了自身發展對於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貢獻,不僅僅在於數量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更在於其培養“一線人才”的目標定位,每年560萬以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將會如何?就業形勢可能會遠比目前更加嚴峻。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可持續性,正是建立在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的。這一點,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

    如果說,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線人才”目標定位在前幾年已經基本解決了的話,那麽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至今仍不能完全適應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也就是說,培養模式轉型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這就要求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真正從傳統學術教育的“壓縮餅幹”模式中走出來,必須突破傳統學科教學模式的“路徑依賴”,切實按照“一線人才”的要求,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提出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要領模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高等職業院校提供一個可觀測、可操作、可量化,並且有助於推動辦學模式轉型的管理評價工具。依照這個概念模型,高職院校管理者可清晰地分析學校的教育模式是否正在從傳統的學術教育“壓縮餅幹”模式中走出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諸要素是否融入了辦學模式、運行機製、教學過程甚至校園形態之中,融入這些要素的分量和比重夠不夠,融入的濃度怎樣、協調度如何,還需要從什麽方向努力等。正如有學者提出的,高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與傳統學術形態決裂,來找到適合新的市場經濟形勢的教育模式,學校要更好地適應環境;除非適應這種變化,否則催生這種變化的力量會摧毀一切不能適應變化的學術機構。

    四、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就為為教育發展戰略突破口

    當前我國教育界正在面臨著兩項重大的改革;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與經濟建設相結合,加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基礎教育如何更好地解決“應試教育”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的要求,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水平與質量,需要尋找一個戰略性的突破口。

    我們認為,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正有可能成為整個教育發展戰備的突破口。其一,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種新的教育類型,沒有太多傳統學術形態的束縛,受到種種陳規陋習的製約也比較少,其自身充滿了活力,並具有很強的創新力;其二,近10年來高職院校的大發展,集聚了許多優秀的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源及其成功經驗,特別是一批高水平的優質中職學校資源和經驗,同時又聚集了一批具有大學、企業、政府機關和研究機構工作經驗的社會精英;其三,“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實施以來,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服務社會,一批示範性建設院校積累了內涵發展尤其是專業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的經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其四,中央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間我國教育發展的三大戰備,橫跨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大領域的高等職業教育就占了兩個:既要“大力發展”,又要“提高質量”。此外,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即培養目標定位與培養模式轉型,也將使高等職業教育走出傳統學術教育“壓縮餅幹”模式成為歷史的必然;而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建設目標,要求高職院校融入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的要素並達到相當的比重,都必將加快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有可能也有責任承擔起整個教育改革戰備突破口的重大使命。

    構建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需要加大力度,需要政策、規章和資金等方面的引導。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重視教學評價工作的正確導向,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合作、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當前要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臺評估和精品課程、教學名師、優秀教學團隊評審等工作中,更加重視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要素的融入。教學評價工作臺具有政策導向意義,對於高等職業教育這一充滿生機活力的新類型更具有“指揮棒”作用。高職院校管理者和評審專家對這個概念模型的認識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些要素在辦學模式、運行機製、教學過程及校園形態等各個環節中的比重,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加強政策導向,建議出臺相關文件,推進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要在融入產業、行業、企業等要素的前提下,以職業工作過程特征為邏輯起點,改革專業教學方案,推動課程大綱與專業教材建設,加快建立適應專業教學改革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進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機製建設。要推廣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經驗,加快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機製與平臺。例如,鼓勵各地以高職院校為龍頭,加快職業教育集團建設,為職業教育的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新的載體與製度平臺;探索由示範性高職院校帶動整個職業教育改革的新機製,發揮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的“突破口”作用。

    繼續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建議在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的基礎上,實施新的“國家級特色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再用三到五年時間,建設100年左右具有鮮明的行業、企業特征的高職院校,強化財政投入推動改革的政策導向,為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同時,在政策上鼓勵高職院校研究、引進國際通用的行業標準,包括產品設計和產品生產過程的行業標準等,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使我國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能夠在國際人才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附件:

    天美平台 版權所有   蘇ICP備05001225號-1
    天美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嫩江路1號   校辦電話:0519-85132710
    招生咨詢:0519-85195928 / 85132767   訪問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