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學年,我院理論社團時勢觀察社成功走進社區,分別與三井社區👱🏽♂️,洪福社區進行了校社合作交流,讓大學生能走出校園,認識社會🏌🏻♂️🌞,站在社會的舞臺上展現自己。
抵達“三井街道文體活動中心”,迎接我們的是是黨建指導員、活動中心負責人陳祥元老師,陳老師首先向我們介紹了新建的文體活動中心:“三井街道地處高新區最南端🕛,是市政府所在地,地形呈東西狹長的帶狀,當地人把它的地形比喻為“一條狹長的扁擔”🌴。一直以來🐠,街道本級沒有文體活動場所是三井人的苦惱👶🏿,因而建一個寬敞的文體活動中心成為近兩年街道民生工作的重點。好消息是,位於“扁擔”西頭的三井街道文體活動中心現已成功建成對外開放。中心集文化傳承、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教育培訓、團隊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總投資2000余萬元,建築面積
緊接著,由陳老師擔任導遊,帶領我們時勢觀察社成員參觀了活動中心✷🚶🏻♂️。可以說它就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書畫攝影展廳🙎🏼♀️、傳統文體項目展廳和民俗文化展廳😩🛅,動靜結合🎆,寓教於樂🤾🏼♂️,告訴你一個過去的三井🫖,“這就是上世紀的三井,這就是父輩們的過去。”這是三井街道文體活動中心老照片展區前言部分的一句話。
中心的傳統文化展廳分布在一樓中心庭院周圍🧑🏿🦰,分別是傳統文體項目展廳和民俗文化展廳。滾鐵環🙋🏿♂️、打旋鼻螺、滾彈珠、跳房子⛹🏿♂️、抓雀子、踢毽子💀、跳麻繩,這些傳統文體項目不僅有靜態展示,參觀者還可以動起來,現場用中心提供的器材一試身手,看看鐵環怎麽滾🍑,彈珠怎麽打,雀子怎麽扔🐳,尋找讓舊時孩子們快樂起來的秘密👨🏽💼。
民俗文化展廳的90多件收藏物品均來自三井的民間收藏家,62歲的奚文輝👄。奚文輝輾轉收藏了2年多的藏品多為三井街道農戶家中的生產、生活用具,彈棉花用的弓🫅🏼、除草用的木耙、編草繩的可轉動木耙工具🏗,煤油燈🪺、妝臺🧑🏽🍳、搖桶🧖🏻、木坐車……展廳構思精巧並將這些用具錯落安置於模擬的農戶院落🥋、門廳中,一下子就能勾起很多老輩人的情懷。在中心的二樓,還設有多個民間手藝人工作室,有彩泥製作陳列室、烙畫藝術室、絹花製作室等,是一樓多個傳統文化展廳的另一種延伸。
現代設施配套,新舊藝術結合,帶你融入今天的三井。除了體驗傳統文體項目🏃🏻➡️、感受傳統民俗文化🔈,三井街道文體活動中心還設立了常州市圖書館三井分館、國民體質監測室、健身室、乒乓室等現代化配套設施;舞蹈工作室🧑🏿🦰、書畫攝影工作室、烙畫工作室等文藝創作基地,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
二樓設立的常州市圖書館三井分館,是常州市圖書館在新北區設立的首家分館,實行全市圖書一卡“通借通還”👩🏿💼,居民可選擇就近借閱💅🏻、歸還書籍。另外🤹♂️🗝,配有室內外兩處閱讀區📣,集電子閱覽和圖書閱覽於一體,擁有近萬冊書籍可供借閱。
文體活動中心內的藝術創作還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元素。如果說🙏,捏泥人、繡虎頭鞋、烙畫……這些傳統的民間藝術還不能滿足你的獵奇心🧖♂️,那麽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創作也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覺沖擊💼👩,吳毓瑜便是這其中的最佳代表。她用現代的輕質彩泥,或是捏出小黃人、植物大戰僵屍、憤怒的小鳥等造型生動的卡通人物,或是將它們製作成戒指、鑰匙墜等掛件👨🏼🏫,這些作品都將陳列在工作室。
除了室內的現代化設施🤌🏽,文體中心還配套了
最後我社在乒乓球室開展了一場乒乓球比賽,親身體驗了活動中心的文體氛圍🕓💕。校社共建不僅可以讓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社區的發展,提高服務社會🧑🏽,奉獻才幹的責任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學校的道德實踐活動,也支持了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校社共建將會取得雙贏的良好效果。
參觀三井街道文體活動中心集體照
參觀書畫攝影藝術展廳
傳統文體項目展廳👨🔧,學生體驗跳格子、抽陀螺、踢毽子等遊戲活動
參觀民俗文化展廳
觀看烙畫藝術家創作“鴛鴦戲水”
參觀老年藝術活動室
陪社區老年朋友打乒乓球
體育活動室合影